首页 >新闻公告 >公司新闻

专访中马合资公司副董事长、马中商务理事会董事拿督马汉坤:华商和商会应积极扮演桥梁角色


2025年04月16日 20:15:37 作者/来源:赵佳 《董事会》杂志

马来西亚拿督马汉坤先生担任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马合资公司)副董事长、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董事,也是中国东盟(马来西亚)企业家协会会长、世界马氏联谊总会会长。作为中马商务使者,他见证了中马两国的合作与发展。

     作为《董事会》杂志的撰稿人、长期关注并积极投身中马合作的人士,笔者前不久与拿督马汉坤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拿督马汉坤先生从海外华商的视角,分享了他的理解和感受。他认为,在中国与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华商和商会应积极扮演桥梁的角色,特别是在经贸合作项目上要起到牵头作用。

拿督马汉坤


       问:关于东南亚华商,您能谈谈他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

      拿督马汉坤: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经济地位是几代人发扬勇于开拓、敬业奉献的精神,在付出无数艰辛与努力后取得的。他们从一无所有、背井离乡,凭借令人叹服的开拓精神和辛勤劳动,不仅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扎下根来,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马来西亚,部分华商早期先从事劳力工作,后来开始做一些面向当地华侨华人的小生意,并逐渐将家里的亲戚、邻居、同乡也一同带到马来西亚发展。

       行业上的发展和带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商群体的行业习惯并沿袭至今。比如早期的福建人多数从事建筑、建材和五金等相关行业,一直延续至今;海南籍华人原给英国人打工,或到雇主家里帮忙照顾家庭生活,或在英国人开设的俱乐部里做餐饮、做服务生,后来这部分人多从事餐饮、咖啡店等行业;客家人多开药材店和布庄,因此华商群体中从事药材、布匹等行业的多以客家人为主。 

       问:东南亚华商群体在推动马来西亚等国家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拿督马汉坤:这些华商在马来西亚(英殖民地时期叫马来亚)的城市建设和开荒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马来西亚许多主要城市早期都是由华人开拓的,比如广东惠州惠阳客家人叶亚来,1854年随乡人乘船至马六甲,先以普通劳力为生,后通过努力不仅任吉隆坡地区的行政首长,当时有吉隆坡王之称,也拥有庞大的商业资源。另外,马来西亚当时的霹雳州太平市、吉隆坡等地有很多矿业(主要是锡矿)也是由华商开拓的,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劳动,帮助马来西亚把这些地方发展成为大城市,带动了城市及商业的发展与繁荣。

       马六甲海峡地区是东南亚华商最活跃的地区。这里的华商主要从事地区的国际贸易,也进行对华贸易,他们的商贸活动带动了周边内陆地区的商贸活动和经济发展。马六甲作为早期中国和东南亚的货物交换转口港,曾吸引了一批商人来此停留和进行贸易,华商对这一地区的商业开发贡献很大。1819年新加坡开埠后,马六甲逐渐成为东南亚的商贸中心,而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可以说,华商尽管从事的行业不同,但他们对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开发、地方建设、商业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拿督马汉坤接受媒体采访


       问:在中国与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马来西亚华商、商会如何在其中发挥独特作用,推动形成更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拿督马汉坤:共建一带一路及中国东盟合作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作为华商和商会,应在其中积极扮演桥梁的角色。在诸如政策联通、贸易互通等大合作、大联通的背景下,马来西亚华商、商会在一些合作项目,特别是经贸合作项目上都积极地起到牵头作用。比如,我担任董事的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就是一个两国经贸合作的平台,这个平台在许多合作项目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推动项目引进等相关事宜。

       自199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以来,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先后在国内设立产业园区,吸引外资、借鉴经验、发展产业、再造新城。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模式更是开创了中国同东盟国家互设国家级产业园区的先河,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旗舰项目。在政府引导及政策支持下,其中不乏华商的身影。利用这些平台,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借船出海,在新能源、交通、机械、金融、通信、物流等行业与海外华商进行合作、互动,利用华商的媒介作用及平台资源合资办企或设立机构,促进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在中国和海外双向落地。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


       中马合资公司是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以及马来西亚常青集团、实达集团合资组建的企业,是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总体开发建设及运营主体,致力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整体开发建设,主要负责园区七通一平一绿等配套设施投资、建设、维护与经营。中马合资公司作为中马两国双园经贸合作的桥梁,始终发挥着中马投资合作的纽带作用。

中马合资公司承建的中马广场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华商与政府部门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2017年,应当时的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产业部邀请,在我本人和一些华商的推动下,2017马来西亚(南宁)榴梿节在南宁盛大开幕。这是马来西亚政府部门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以榴梿为主题的农产品推介活动,当时这场活动的宣传、推介很成功。榴梿节两天吸引了16万人次,为提升马来西亚榴梿在中国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推动了之后马来西亚整颗冷冻榴梿出口项目的顺利落地。2024824日晚,第一批马来西亚鲜食榴梿送抵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后,陆续分拨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沈阳等地,全程冷链配送。这是继20246月中国海关总署发文批准马来西亚鲜食榴梿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首批入华的马来西亚鲜食榴梿。这些新鲜的榴梿的运送,成为华商搭桥、民间交流、战略合作的经典案例。

      中马两国一直是友好往来、真诚相待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2024年是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建交50周年。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地域性的商会组织,而是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双边属性的商会组织。理事会的工作范围涉及面很广,但专注于促进中马双方在各个领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由于马来西亚华商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且马来西亚政府与中国政府关系相对密切,两国之间的往来日趋频繁,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趋向深入。未来,马来西亚以及其他东南亚华商,将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与中国的互通往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延伸阅读